2020-08-24 18:07:31|已浏览:729326次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客观题部分】
1.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
2.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康雍乾“盛世”:①中央集权强化②开疆拓土,巩固边疆③社会秩序相对稳定④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迅速
4.“盛世”下的危机:①内部矛盾严重,传统秩序中“有国家无社会”②缺乏海上开拓能力③文化专制④精英阶层缺乏世界知识
5.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
6.近代前夜清王朝由盛转衰:①社会经济:土地集中,生产效率低下,人口压力增大,银贵钱贱②政治制度:专制,民族歧视、朝政腐败、民变蜂起③军队状况:腐化无能、武备废弛、于海事一味退却④思想文化:于内推行高压政策,于外实乃懵懂无知
7.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中国资产阶级,由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构成。
8.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种新的经济力量,是近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必然要成为新的政治力量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9.工人是另一个新兴阶级,中国工人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
【主观题部分】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①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不可能发展成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③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原来的)+中华民族及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
④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原来的)+反对外国殖民侵略;革命性质从传统的农民战争→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重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
(3)基本特征:P14六句话。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关系: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①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标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反对外国的侵略斗争
【客观题部分】
1.历次侵略战争
①鸦片战争(1840-1842) 南京条约、望厦条约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北京条约
③中法战争(1883-1885) 中法新约
④甲午中日战争(1984-1895) 马关条约
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辛丑条约
2.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
·导火索:禁烟(1840年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激增)
·结果:中国封建社会性质转变,开始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3.第二次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想攫取更多在华不平等权利,以打为拉,勾结清朝统治者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开放天津为商埠②准许华工出国做工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把《天津条约》中对英法的赔款各增加为800万两
4.中法战争
·原因:列强对海外的扩张与中越宗藩关系碰撞
·结果:中国不败而败,社会危机加深
·《中法新约》主要内容:①中国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②中法两国派员到中越边界“会同勘定界限”③同意在云南,广西两省的中越边界指定两处开埠通商④中国今后修铁路,应与法国商办
·结果:法国侵略势力侵入云南和广西,西南边疆危机
5.甲午战争:极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
·原因:日本的扩张
·结果:中国遭受空前惨重打击,更深陷入半殖民地的泥沼(几乎难以逆转),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①中国承认朝鲜完全“独立自主”(象征着朝贡体系坍塌)②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以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③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船只可以沿内河驶入上述各港口⑤日本可在通商口岸任意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起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结果:完全沦为两半社会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①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②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把守,中国人则不准居住③大沽炮台及北京到大沽沿路炮台一概拆除,准许各国在京及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12个战略要地驻军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和帝国主义作对的官僚,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任何反帝组织,违者处死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以办理今后的对外事宜
7.日俄战争后,日本在旅顺设置“关东总督府”,并派兵驻守,这支军队后来被称作关东军
8.政治控制
·《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外国公使可以在北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见《辛丑条约》⑤)
·借师助剿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把持海关
·扶植代理人:琦善,伊里布,奕?
9.经济掠夺
·控制中国通商口岸——82个
·剥夺关税自主权
·倾销商品
·输出资本:修铁路,开矿山,办工厂(资金充足,规模大,技术和管理先进,产量高成本低,在华享有特权),设银行
·操控经济命脉:借款(年息重,折扣大,年限长),赔款,抵押,税收
·英国人赫德自1863年任总税务司开始,直到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之久
10.文化渗透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
·办学校、医院培养亲西势力——教会学校
11.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2.镇南关大捷,谅山大捷——冯子材
13.英勇献身的爱国官兵: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副都统海龄(满族);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提督史荣椿,乐善(蒙古族);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林永升等
14.三国干涉还辽:俄,法,德
15.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
16.《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7.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主观题部分】
1.(重要)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①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总根源
②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掠夺财富
③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④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⑤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⑥西方的工业文明也随之进入中国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①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物在反侵略斗争都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②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根本原因:①社会制度的腐败(主要) ②经济技术的落后
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